《证券期货投资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的本信息,仅面向东方证券客户中不低于中低风险承受级别的投资者。若您并非上述风险承受级别的投资者,请勿阅读、转发或使用本信息。感谢您的理解和配合!
在核心资产估值回归、周期行情持续性存疑的过程中,投资者都在焦虑,都说今年不具备系统性风险,存在结构性机会,那么结构性机会到底存在于何处呢?
从近期披露的基金一季报,尤其是明星基金经理的调仓路径来看,相关机会已经若隐若现。加仓景气向上的制造业,减持估值高企的抱团股,慢慢的变成了顶尖基金经理的一致共识。
比如睿远基金傅鹏博,减持了前期大热的国瓷材料、东方雨虹,但其隐性重仓股中出现了“机械设备新贵”巨星科技以及叉车制造龙头杭叉集团,并新进激光加工设施厂商—大族激光的前十大流动股东。
今年以来业绩表现相对稳健的中庚基金丘栋荣,在其年报中一如既往的表达了对制造业的青睐,从整体持仓情况去看,以其管理的中庚小盘价值基金为例,一季报显示股票仓位达到92.84%,其中占比最高的制造业板块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达到了72.30%。
此外,如广发基金刘格菘,大卖前期炙手可热的新能源品种,反而在季报中用较长的篇幅表达了对中国制造业的长期看好,大举加仓传统制造领域的化工板块。
其认为,近几年,我国具备全球比较优势的制造业行业占比一直上升,在全球从新冠疫情中逐步走出的过程中,立足中国比较优势、需求面向全球的制造业会不断在全球复苏中受益。
当然,机构如此看好制造业,那是因为从基本面看,制造业的短期优势相对明显,源于供给刚性叠加补库需求强烈,制造业上游品种如化工、有色、煤炭等一季度的业绩是大放异彩。
如果制造业上游因为库存周期启动而逐步回归机构资金配置的主线,那么另一个周期—朱格拉周期引起的设备投资扩张机会,可能被多数投资者忽视了。从现有研究成果看,我们有极大概率处于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起点。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遵循一定的周期规律,按照周期时间从短至长看,又被分为基钦周期(库存周期)、朱格拉周期、库兹涅茨周期以及大家所熟知的康波周期。
而朱格拉周期,则是1860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提出的一种为期10年左右的经济周期。
由于存在磨损折旧、技术替代等因素,机器设备往往存在一定的更新周期。当机器设备开始大量更新换代时,固定资产投资将大幅度的增加,推动经济进入繁荣期,而后随着设备更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回落,经济周期将转为衰退。
设备的周期性替代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性变化,最终产生了9至10年的经济周期。
由于朱格拉周期主要指的是设备投资周期,因而识别朱格拉周期的最基本信号便是设备投资相关的指标。光大证券选取了设备投资增速或者设备投资占GDP比例作为朱格拉周期的基本识别变量,认为本世纪全球大致同步经历两轮朱格拉周期。
那么,为什么今年会成为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起点呢?从本质上看,盈利改善是企业增加设备投资的主要动力。
从实际表现看,国内制造业盈利自下半年以来大幅改善,甚至显著超过了疫情前的水平。历史上,工业公司的利润对制造业投资具有显而易见的领先特征,工业公司投资和领先1年的利润增速在多数时间同向变化。考虑到企业盈利对资本开支的领先关系,制造业投资的景气可能会延续到今年年底。
而利润好转的根本原因,第一在于海外供需错配拉动出口持续增长,第二在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利好,刺激了需求的同时还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
从出口逻辑看,展望2021年,随着疫苗在全世界内的有序接种,市场担忧出口转单效应减弱,然而方正证券认为,出口景气度今年仍将持续。
首先,新冠疫苗由于全球产能有限,发达国家必优先于新兴市场接种,传统制造业国家短期内仍难以恢复疫前正常生产秩序;其次,美国自2020年三季度开启补库存周期,零售商、批发商库存增速持续快速回升,美国补库需求将对我国出口形成牵引。
国海证券也认为,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之下,中国制造业仍将受益于海外需求的提升。理由如下:(1)欧美发达国家不太可能在经济下行趋势下做过多资本开支。(2)未来中国产能在全球格局中仍然占优,欧美国家传统制造业并不具备竞争优势。(3)美国长端利率的上行对企业资本开支有抑制作用。
由于外贸需求景气度的可持续性,企业对2021年盈利存在较强乐观预期,从而具有增加资本开支、扩大产能的动机。从历史数据看,工业公司出货值增速与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从库存周期逻辑看,2020年二季度前,疫情冲击导致了我国企业大量“被动累库”,但随着需求复苏,库存被动去化至中等偏下水平。叠加海外需求恢复较快,但产能受限,去库降至历史底部区域,国内库存自8 月以来反弹,动能较强,且目前库存仍处于42%分位,未来上扬空间仍较大。
而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从历史数据能够正常的看到,库存周期的向上往往也伴随着工业公司利润的回暖,尤其是在主动补库存阶段,企业利润修复的可持续性更为可观。
所以整体看,今年开启新一轮朱格拉周期的概率较大,设备制造业的景气度将得到大幅度改善。
但由于制造业分门别类众多,哪些设备制造领域的发展将在近一两年呈现出高景气度呢?
方正证券从行业需求、现有产能以及新增产能三个维度切入,发现仅提高现有产能利用率仍不能够满足需求的持续增长,或投资回报率边际上升,企业受利润驱动主动扩大产能规模,主要有化工(二级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医药生物、钢铁、有色金属、机械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电气设备、公用事业等行业。
从上市公司的业绩跟踪情况去看,也能对上述结果予以验证。广发证券4月初发布的策略报告就披露,从已发布一季报预告的205家公司,21Q1的盈利增速中位数达到了143%。盈利增速高于中位数的企业主要集中于化工、电子、机械设备。
结合1-2月份的宏观数据侧面观察。从工业公司利润来看,筛选2021年1-2月相较2020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增速均超过整体工业公司利润增速的行业作为景气的主要拉动项,该类行业主要集中于上游原材料;以及中游制造的化工、造纸、专用设备、汽车、以及计算机电子设备等。
从中游设备制造投资方面出发,结合行业上下游的景气度以及估值业绩匹配度,我们大家都认为化工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制造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投资潜力巨大,这些也是代表我国在全球核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品种。
化工方面,随着中游大宗商品的价值走强,PX-PTA-成品油价差从 2020 年11 月中旬开始明显扩大,意味着大化工、大炼化行业盈利能力处于显著复苏的过程中,这也代表着从 19 年下半年处于明显放缓状态的大化工产能扩张可能开启新一轮的释放期。
从财务角度看,三张报表同时改善能有效助推行业持续的内生性产能扩张。广发证券研报披露,当前石油化学工业行业资本开支先于在建工程回升,产能周期即将上行,现金流和ROE有所改善,有息负债率下降。
从实际数据看,受疫情影响,2020年石化化工项目投资启动时间较晚,很多大项目Q3才陆续进入招标和开工,带动固投上行,2020年石化、化工固投增速分别为9.4%和-1.2%,且均在四季度增速提速,12月增速分别达到39.8%和29.1%,超过2019年疫情前水平。
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例,汇总行业公开统计,2019年底我国两者产能分别为1906万吨和2446万吨,2020年新增产能预计分别为300万吨和400万吨,2021年规划新增产能分别为500万吨和535万吨。
国产聚乙烯产能的投资空间仍较大,目前国内高端聚乙烯仍依赖进口,今年聚乙烯进口依赖度约48%。近几年聚丙烯进口依赖度迅速下降至12%左右,聚丙烯的消费结构优化、民营炼化占比提升、行业集中度提升三大因素驱动近几年投资继续上行。
广东省为聚烯烃产能大省,近几年投资项目尤其活跃,去年埃克森美孚大项目开始启动,东华能源、广东石化、恒力石化、中海壳牌等均有在建项目。
建议着重关注大化工相关设备中格局最好、国产化进程加速的空分设备杭氧股份、商业模式最佳的密封件行业龙头中密控股以及估值业绩均具备一定修复空间的阀门制造厂商纽威股份。
今年能在财经新闻上看的做多的就是各种芯片涨价、芯片缺货等,由于下游需求(5G、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电子)十分旺盛,行业内明显面临一定的产能瓶颈。
从供给侧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制造商还是设计厂商,产能利用率都基本处于历史高点,并且预计景气度至少持续至2021年年底。以台积电为代表的代工厂也采取了新一轮的产能分配方案,依照客户过往的订单量进行适量分配,产能持续紧缺下涨价或进一步成为常态。TechWeb、集微网新闻媒体报道联华电子、力积电、中芯国际等4月将再次提高芯片代工报价,幅度约10%-20%。
由于缺货现象严重,芯片制造商开始寻求积极扩张产能。根据台积电在1月法说会上释放的信息,台积电上调2021年资本开支至250-280亿美元同比增60%。4月1日,台积电表示将在未来3年投资1000亿美元以增加产能,并将在全球选址盖新厂。
半导体制造商的积极扩产,带动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出货量的高增,据SEMI统计,2021年2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出货额为31.35亿美元,同比增长32%;据日本半导体制造装置协会统计,2021年2月日本半导体设备出货额为1,875.16亿日元,同比增长9%。
但是在半导体设备方面,整个市场呈现垄断特征。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高度集中,美、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全球半导体设备的市场规模约600亿美元,美国的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科天和泰瑞达均是该细致划分领域全球前十的企业,合计占有市场占有率近50%,且几乎覆盖除光刻机外的所有门类。
只不过,国内的半导体设备自主发展速度也在加快,国产替代空间较大。尤其是随着中芯国际等国内大厂成熟制程产能持续扩张,国内主流半导体设备厂商有望显著受益。
根据华创证券所做的产业链调研显示,近期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公司订单大幅超出市场预期,根本原因是:
1、相关公司过去几年的研发验证机台进入量产周期,赶上了这一波代工厂成熟制程产能扩张周期;
2、华为及中芯等事件后,代工和封装厂对国内设备厂商扶持力度显著加大,成熟制程设备采购份额明显提升,而被卡脖子的先进制程设备研发及验证节奏明显加快。
首先,下游的封测行业景气度十分旺盛。随着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纷纷上市,国内封测需求增加,产能持续紧张,同时国内封测大厂纷纷扩产,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晶方科技、深科技分别拟/已募资50亿、32.72亿、51亿、10.29亿、17.1亿用于扩产,将拉动检测设备需求。
其次,检测设备从设计验证到整个半导体制作的完整过程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主体地位。从产业流程上看,在半导体设计、制造、封装中的所有的环节都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测、测试以确定保证产品质量,从而研发出符合系统要求的器件。
缺陷相关的故障成本影响高昂,从IC级别的数十美元,到模块级别的数百美元,乃至应用端级别的数千美元,代价高昂。
再次,检测设备的价值量和成长性都在大幅改善。申港证券研报披露,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2018年检测设备占晶圆制造设备比重达19%。其中工艺控制检测设备(前道检测)约占晶圆厂制造设备总额的10%,后道检测设备约占晶圆厂制造设备总额的9%,仅次于光刻机、薄膜沉积、刻蚀设备的第四大工艺设备,并且成长性快于半导体设备行业。
最后,测试设备的国产化率在显著提升。根据长电科技公告,新产线中国产测试机采购占比达43.5%,测试设备国产化率大幅提升。
分类型看,在前道量测/检测设备领域,美国的KLA-Tencor处于行业绝对领头羊,市场占有率超过50%。国内公司做该领域的公司是赛腾股份,赛腾股份收购日本optima公司后,进入半导体检测设备领域。
在后道检测中,核心设备是集成电路测试机。根据SEMI的数据,2018年国内集成电路测试设备市场规模约57.0亿元,集成电路测试机、分选机和探针台别占比63.1%、17.4%和15.2%,其它设备占4.3%。
国内的华峰测控在国内模拟测试机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越40%,具有极强的竞争力。今年公司还切入SoC测试机领域,据Semi统计SoC测试机市场空间约为模拟混合类测试机的4-5倍,且目前SoC类测试机国产化率较低,公司凭借在测试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未来有望在率先实现国产替代。
此外,长川科技也是一家专注于集成电路测试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晶圆制造企业、芯片设计企业等提供测试设备,公司以测试机、分选机起家,陆续攻克数字测试机以及探针台等领域,现已全方面覆盖集成电路主要测试设备,部分核心产品技术水平已经实现国内领先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机械设备方面,工程机械龙头以及光伏锂电设备龙头的国际竞争力已经被充分验证,但是相关标的股价走势已经被充分定价,虽然从行业景气度和公司业绩表现上都具备相当的确定性,但受累于抱团群体的交易结构恶化,这些板块的标的暂时不在我们的考量范围之类。
相比较于已经被充分关注的工程机械领域,我们更关心的是在制造业中被大范围的应用的机床板块。
机床作为工业母机,是工业生产最重要工具之一,根据NTMA数据,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821亿美元,中国消费223亿美元,占全球机床市场的27.2%。
我们看好机床的逻辑在于两点,第一点在于制造业投资持续复苏,叠加更换周期来临,带动数字控制机床的需求量提升,第二点在于中低档数字控制机床的国产替代,以及实现在高档机床上的突破。
短期看,制造业投资正在强劲复苏,2月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37.3%,复苏势头强劲。聚焦机床行业,东吴证券披露,20Q4数控系统收入42亿元(YOY+102%),其销售一般领先数字控制机床3-4个月左右,预示着2021年机床需求旺盛。此外,从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上市公司的调研沟通来看,订单均已排产至6-7月份,进一步印证了机床的强景气度。
中长期来看,中国机床行业进入十年更新大周期。机床的一般产品寿命约为10年,在2011年全球机床消费量和产值达到顶峰后回落,此后进入长达十年的下行周期。根据NTMA统计,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821亿美元,同比下降13.8%,目前全球行业仍然处于周期底部。
目前,我国机床行业正处于存量替换的高峰期以及产业体系的调整升级阶段,整机及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水平逐渐提升,数控化作为行业的升级趋势,发展空间广阔,新周期或已启动。
以金属切削机床为例,东吴证券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产量数据为基础进行测算,2021-2024年金属切削机床每年的理论更新需求有望达80万台,假设平均单价15万/台,则每年更新的规模将达1200亿。
此外,国内机床的数控化率也有较大提升空间。按国家统计局规模以上口径,我们测算 2019 年我国机床销售额 223 亿美元(约合 1,539 亿人民币),其中数字控制机床销售额 697亿元,数控化率 45%。而德国、日本已分别达到 81%、90%,对比来看,中国数字控制机床行业仍待提升。
国产替代方面,国产机床厂商仍大有可为。现在国内中低档数控机床的核心零部件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国产化,且产品性能、质量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无明显差异。但高档数字控制机床方面,五轴联动数字控制机床部分部件存在“卡脖子”情况,部分核心核心部件的加工精度、可靠性不足,数控系统功能也相对落后。
根据华创证券援引数据及测算显示,国内数字控制机床的整体的国产化率不足70%,中高端机床国产化率约为20%,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因此国产中高端数字控制机床拥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未来关注方向,整体制造方面,重点跟踪民企机床企业,2019年我国机床企业平均毛利率为22.0%,民营机床企业毛利率为29.0%,国有机床企业平均毛利率为12.5%。2019年中国机床产值前十名企业共8家为民营成分,其中创世纪、秦川机床、亚威股份分别凭21.81/14.3/14.06亿元产值名列三甲。
零部件方面,大致上可以分为数控系统、主轴、丝杠和刀具等,积极关注自主替代能力明显地增强的主轴和刀具制造商。
主轴是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以此来实现机床切削加工的核心部件,全球主轴行业领先企业大多分布在在欧洲、日本等地,国内目前能生产高品质的主轴的公司持续不断的增加,涌现出了国机精工、昊志机电等非公有制企业,国产主轴可以部分替代进口主轴。
国内刀具公司数众多,竞争实力差距大,大部分以生产传统刀具为主。近年来,随着我们国家制造业升级,我国刀具企业正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部分优秀企业的研发成果在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得到检验,比如华锐精密、欧科亿、株洲钻石等。国内企业主要是通过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价格上的优势来挖掘细分市场的份额,并逐步积累自身技术实力,对头部企业形成追赶之势。
我们认为,近期大幅调整的汽车零部件板块有望成为今年预期差较大的投资机会。2020年下半年,受益于国内汽车市场的复苏,A股汽车板块迎来一波比较大的上涨行情,但从11月末开始,很多汽车零部件公司股票价格在汽车景气上行、整车股价新高、大盘上行的背景中下跌。
第一就是极致抱团大市值品种,导致中小市值零部件企业股价表现落后。汽车零部件市值过200亿元的不到20只,多数为小市值标的,在过去股价表现也与大/小盘风格、沪深300/创业板风格走向相关。
第二就是在市场的认识里,汽车零部件多数属于传统汽车板块,与新能源汽车关系不大,享受不到新能源汽车估值提升红利。
第三就是汽车芯片缺货,影响到整体行业的复苏节奏,据市场研究机构英国埃信华迈公司报告,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有近100万辆汽车因“缺芯”推迟交付,生产端所带来的影响,也对汽车零部件的入库形成扰动,这也是短期汽车零部件公司股票价格受到压制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风格切换的问题,市场已从抱团品种开始切入有业绩支撑的中小市值板块,只不过汽车零部件公司的业绩增速短期受缺芯影响暂未完全释放,所以资金短期并未予以重视。
其次就是估值因素,新能源汽车归根结底也是车,有底盘、有轮子、有座舱、有内饰,并且多数零部件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某一件产品本身,而在于相似的制造工艺具备品类的扩展性,优秀零部件公司实际面向的商品市场比想象中大很多。
最后就是缺芯问题,其根本原因为疫情后汽车销量恢复速度超预期、车企芯片加单滞后,此外叠加消费电子提前囤货抢占产能,全球8英寸晶圆产能紧张,以及日本地震、美国暴风雪等影响部分晶圆厂短暂停工。
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汽车缺芯问题,第一就是缺芯从侧面验证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需求比较旺盛,第二个就是汽车缺芯问题本质上是因为产能错配,由于汽车芯片以成熟制程为主,本身供给弹性小,在别的行业需求旺盛时芯片供应商较难快速把产能向汽车芯片切换,目前各国政府已采取相关措施,汽车厂商也在提高价格和直接对接芯片生产企业,市场预期汽车芯片的供应会在 Q3 逐步恢复正常。
中期看,随着欧美汽车需求的逐步复苏,整车巨头将开启加速生产的步伐,补库存需求将迅速增加,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海外业务有望逐步受益。
长期看,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产业趋势下,新产品的单车配套价值量逐步提升;从“进口替代”到“全球替代”过程中,海外市场占有率不断的提高,为企业打开成长空间。
短期关注出口业务占比较高的汽车零部件厂商,尤其是受益北美补库存所带来的业绩方面;中长期看,一些积极拥抱变革,并且未来有希望能够通过中国制造优势在全球获得更多产品、更多客户、更高份额,从而具备持续成长性的零部件企业有望获得机构资金的高度重视。
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推测或观点仅反映本部门于发布报告当日的判断,且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亦非作为或被视为出售或购买证券或其他投资标的的邀请或向人发出邀请。投资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产品服务,根据自己风险承担接受的能力评估结果、个人投资目标、财务情况和需求来判断是否借鉴、参照报告所载信息、意见或观点,独立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对应风险。